城市好進,家庭難落,城市落戶“開鎖”,為什么農村年輕人還是擠不進去?
近幾年,許多農民對鄉村和城市的態度,有了很大改變。從一開始認為農村不如城市,到了中期,城市生活不如農村,再到現在覺得大城市更好。
就這樣,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逃離農村,不惜拿出三代人的積蓄,來湊齊一套商品房的首付。然而,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經濟不發達的三四線城市,而那些一線或準一線的大城市,卻依然存在著“城多戶少”的問題。
按道理說,國家現在正在大力推進城市化,對大城市的落戶限制,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“放開”。但現實并非如此簡單,大量農村青年仍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徘徊,不甘心回鄉,又無力遷居大城市,正影響著許多農民家庭的未來走向。
現在大城市的落戶政策放寬了,為什么農村的年輕人還是擠不進去?
第一,大城市容納能力有限,落戶與貢獻直接相關。一般來說,國內三四線城市往往都是買了房子就落戶的。但對于那些大家伙們都想拼命鉆研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來說,這必然是要考慮到適應的問題。盡管目前國家已經完善了大、特大城市的積分入戶政策,但礙于落戶和貢獻直接聯系,單靠買房落戶顯然是不可能的,如果農民子女獲得研發專利等貢獻數量太少,照樣只能長時間排隊,而且沒有絕對期限。
同時,大城市的高消費,使許多農民孩子難以存錢。用許多到大城市打工的農村青年的話說,自己一直徘徊在“月光族”隊伍的邊緣,房租和物價居高不下,往往使他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,最后幾乎都“全部”“還了”了。這樣的話,即使沒有積分入戶的限制,大部分農村年輕人,也無法支付大城市的房屋首付款。何況對許多農村男孩來說,還需要提前準備高額的彩禮。
實際上,優先讓人才進城并沒有錯,而大量農村青年在大城市的生活狀況也確實不太好,想要落戶大城市,就目前看也只能想一想了。針對這一情況,國家近期出臺了2021年“新型城市化與城鄉一體化發展重點任務”,主要措施如下。
一是取消對市區300萬常住人口以下城市的落戶限制政策,城市落戶政策對租房者一視同仁,允許租房者落戶公共戶口。這項措施的出臺,實際上是對希望進入城市發展的農村青年更多地給予幫助。歸根結底,“擠”到一線或準一線大城市是困難的,農村年輕人可以退后一步,逐步提高家庭的社會地位。而且“租售同權”的出現,也緩解了不少農村青年的經濟壓力。
二是鼓勵在人口集中的城市,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的學位供給,優化事業編制配置,增加教師編制;這樣做,不僅可以提高城市的運行質量,避免城市化過程中出現更多的“城市病”。而且,許多農村青年之所以要落戶城鎮,除了對自身發展的需要外,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,也是他們的一大需求,而且這個措施正好能滿足。
面臨著“城市好進,家庭難落”的局面,農民,特別是農村青年,還有一條全新的路可走,那就是加入返鄉創業的浪潮。由于現在國家除了給農民提供一次性創業補貼外,還在加大對農民技能培訓的力度,還在幫助受訓農民獲得家庭農場經營資金,成為新的農民。如果資源有限,誰先采取行動,誰將受益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