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想到,落戶最嚴的北京居然淪落到要搶人的地步。
前幾天,北京人社局不是發布了最新版的《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》嘛。
新政一出來,落戶放松自然是頭等大新聞。
若不是有吳亦凡在前面擋道,估計都得沖上熱搜頭條。
.01
首先,自然是那個“計劃單列引進人才”,文件里面是這么說的:
“重點發展領域用人單位招聘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和“雙一流”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,按照計劃單列辦理引進。”
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有哪些?
清華、北大、復旦、上海交大,浙大、中科大、南京大學。
一共7所,人稱“清北+華五”。
也就是說,能考上這7所大學的人,畢業之后在北京落戶就容易多了。
雖然這條政策和之前上海的差不多,但想想也知道,能考上這些牛校的人本來就少。
于是,不少媒體就只抓這條不放,導致人大等其他牛校的學生開始diss北京:
傷害性不大,侮辱性極強!
實際上,人家北京才沒你這么小心眼。
文件里還提到,北京地區高校、京外地區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,只要符合年齡限制,并找到對口的工作,也同樣能落戶北京。
這還不算什么,即便你是普通學校出來的,北京還是會笑嘻嘻地對你說:
只要你去郊區做老師,或者專門搞文化、搞體育、搞醫療,來來來,北京歡迎你。
這下可好,向來以“趕人”著稱的北京,終于放下身段,邁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等了13年,一句“我家大門常打開,開放懷抱等你”也終于照進了現實。
.02
作為中國老大哥,北京為什么要放下身段?
北京說:沒辦法,不這么做,現實不允許??!
眾所周知,落戶難一直是北京的老問題。
“留不下肉身,更留不住靈魂”成為了眾多優秀畢業生的社會感言。
在這種情況下,他們驚人地做出了一致的選擇:逃!
來看看清華和北大本科畢業生過去幾年的留京率,簡直就是“跌媽不認”。
清華,2013年還有30.7%,2019年跌到18.2%,少了將近一半。
北大更夸張,2013年高達71.79%,到了2019年直接跌破20%,膝砍到16.07%。
二線985、211大學相對好些,本科畢業生咬咬牙還能挺過去,但也就維持在30%-40%左右,而且整體趨勢也是下降的。
與此同時,北京的老齡化問題也在進一步加深。
北京七普數據顯示,與2010年六普相比,15-59歲人的比重下降10.4個百分點,60歲及以上人口和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,分別上升了7.1個百分點和4.6個百分點。
年輕人口不斷減少,老齡人口不斷增加,社會養老負擔不增加才怪。
北京市老年撫養系數已經達到44.3%,這意味著每2.3名年輕人就要撫養1名老年人。
我之前說過,一座城市沒有年輕勞動力是不行的,哪一項工作不需要人來做?
門檻放不低,人才就吸引不來,就不利于企業發展,對城市發展就沒好處。
雖然說北京是公認的老大哥,是政治覺悟最高的城市,沒有之一。
但你看看,這些年連上海都認清了現實出手搶人,而且深圳、杭州這些小鮮肉也在窮追不舍。
如果北京再擺著一副大老爺們不屑的樣子,十年之后,只有被狠狠甩在身后的份兒。
.03
當然,既然是落戶放松,自然離不開買房這個話題。
畢竟,戶口=房票。
那么,落戶放松,北京年輕人買房就容易了嗎?
這個問題,還真不能籠統地來說。
對于像清華北大這種頂級學府畢業的人來說,基本是不用擔心在北京買不起房的。
我聽說,清華北大本科畢業5年后的薪資平均水平,私企一般都能開到30萬-60萬的底薪。
至于碩士、博士就更不止了,畢業十年,百萬年薪不在話下。
我看了下中國房價行情網的最新數據,6月北京新房均價是5.7萬/平,二手房均價是6.8萬/平。
雖然還是眾所周知的貴,但對于高薪人才來說,在房價比較低的片區買房,幾乎是沒啥壓力的,在房價比較高的片區買,咬咬牙也能拿下來。
但是對于普通學校的畢業生來說,那就不是一回事兒了。
我這里參考的是2021年北京應屆畢業生的起薪水平。
根據前程無憂發布的《2021應屆生調研報告》顯示:
2021年北京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中位數是6615元/月,排在全國第二,僅次于上海。
按這個水平來算,普通北京畢業生一年就是8萬不到,5年后要達到30萬估計也挺難的,除非是高薪行業。
再來看看房價收入比,2020年北京的房價收入比是23.8。
也就是說,即便你不吃不喝,也得花23.8年才能在北京買房。
這就難怪有網友說出了大實話:
“北京不適合普通年輕人,沒個四五百萬,就別來北京了,去新一線、二線城市會有更好的前途。”
是的,普通畢業生差的不是北京戶口,而是那買房的幾百萬。
哎,高贊評論總是這么真實,這么扎心。
此情此景,倒是讓我想起一句話:
如果你愛一個人,就送他去北京,因為那里是天堂;如果你恨一個人,也送他去北京,因為那里是地獄。
好啦,今天就說這么多,散會~